行業信息(2019年12月13日)
- 2019年12月16日 點擊:次
政策解讀

※70個新藥被納入醫保目錄 多個重磅國產創新藥在列
★醫藥網11月29日訊 建立醫保制度以來規模最大的一輪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談判宣布收官。國家醫療保障局28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70個新藥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價格平均下降了60.7%。其中,8個近年來上市的國產重大創新藥品在列,釋放出支持藥品創新的明確信號。
22個抗癌藥、7個罕見病用藥、14個慢性病用藥、4個兒童用藥此次談判成功,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其中,備受關注的三種丙肝新藥價格降幅平均在85%以上,將極大改變我國丙肝治療此前無藥可用、用不起藥的困境。入選的創新型國產PD1抑制劑——達伯舒將極大降低相關腫瘤免疫治療的費用。
據悉,本輪國家醫保目錄調整談判共涉及150個藥品,包括119個新增談判藥品和31個續約談判藥品。119個新增談判藥品談成70個,價格平均下降60.7%。其中,腫瘤、糖尿病等治療用藥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31個續約藥品談成27個,價格平均下降26.4%。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說,這次談判成功的藥品多為近年來新上市且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藥品,涉及癌癥、罕見病、肝炎、糖尿病、耐多藥結核、風濕免疫、心腦血管、消化等10個領域。通過發揮醫保部門“戰略購買者”作用,以量換價,推動藥費大幅下降,多個全球知名的“貴族藥”開出了“平民價”,進口藥品基本都給出了全球最低價。保守估計,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總體上患者個人負擔將降至原來的20%以下,個別藥品降至5%以下。
此次調整也是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的首次調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總體分為常規準入和談判準入兩個階段。經過本輪調整,2019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共收錄藥品2709個,與2017年版相比,調入藥品218個,調出藥品154個,凈增64個。
※第三輪帶量采購細節流出:年內啟動、全國放量、多家中標……
★賽柏藍12月9日訊 第三輪帶量采購細節流出:年內啟動、全國放量、多家中標……(4+7為第一輪,擴圍第二輪,即將開展的為第三輪)
▍談判有望年內開始
12月6日下午兩點,聯合采購辦公室在上海召開“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座談會”。據知情人反饋,新一輪帶量采購品種為35個,這與之前河南、湖南、廣西突擊摸底的產品數量一致,談判議價工作有望在兩個月之內開始。
從會場傳出的信息顯示,帶量采購的產品將在2019年10月31日前通過一致性評價、并且多于三家(含原研)品種中篩選。此次放量更多,全國32個區域的公立醫療機構都將參與。
第三輪帶量采購快速開展已有先兆,11月29日傳業內流傳一份《關于報送擴大國家組織集中采購和使用藥品品種范圍相關采購數據的通知》,要求各省將上報35個品種的2018年和2019年10月31日之前的采購量。
11月30日,河南、湖南、廣西三地醫保局發文,要求開始35個帶量采購品種的實際采購量填報工作,證實了35個藥品即將開始帶量采購的信息。
▍多家中標,報價低先選省
此次上海開會,第三輪帶量采購除品種外的更多細節浮出水面。據悉競標機制為3家競標中2家,5家競標中4家,最多6家中標。
此前行業曾呼吁,隨著同品規過評藥品數量越來越多,帶量采購的規則也在相應調整。據悉此次的規則,如果單家中標則對應全國公立醫院50%的使用量,兩家為60%,三家70%,4家以上為80%。
有行業人士稱,即便是多家中標也不會是平分使用量,而是根據價格分配的量會有所差異,可能會有優先選擇地區的激勵,刺激企業報價,也就是說報價格低中標的先選省。
▍確定,35個藥集采
此次在上海參加會議的是涉及35個藥品的120家藥企相關人員,同時根據會議流出的信息可以確定,此前要求報量的35個藥品將進入集采。國家集采行業關注,其實地方帶量采購也已開始。過評藥品歸國家主導的帶量采購,非過評仿制藥歸省醫保局進行地方版4+7帶量采購,這將快速擠掉仿制藥的價格水份。未來的仿制藥市場將是低端仿制藥和高端仿制藥并存,但低端仿制藥利潤極低的局面。
所謂低端仿制藥考驗的是企業產能,高端仿制藥主要靠技術安身立命,在一輪輪的帶量采購下,國家實施騰籠換鳥的整體構思,在低端仿制藥上節省出來的醫保資金,逐步轉向支持高端仿制藥和創新藥。
市場動態

※二級及以上醫院新增科室 設備采購潮來了
★醫藥網12月11日訊 12月6日,國家衛健委發布《老年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的通知》。明確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要開設老年醫學科。明確設置老年醫學科的綜合醫院應當取得相應的診療科目資質,科室名稱為老年醫學科。
《通知》明確老年醫學科主要收治患老年綜合征、共病以及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僅一個月前,國家衛健委、醫保局、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表《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才明確提出:到2022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50%以上。這一比例由2017年國務院要求的35%提升至50%,可以說國家對于老年醫學科的建設十分重視!
老年病科之前,國家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必須建立康復科,而這帶動了全國康復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增長。按照全國有5500家醫院需要建設或者完善康復科(2018年,中國有2433家三級醫院,8056家二級醫院,按照50%待建科室計算,一共是5500左右醫院),單個醫院平均投入400萬元,康復器械的市場規模將擴張至200300億。隨著老齡化加劇,老年病科、老年醫院建設將會大量增加!而相關醫療器械配置同樣也會迎來擴容!

※70個新藥被納入醫保目錄 多個重磅國產創新藥在列
★醫藥網11月29日訊 建立醫保制度以來規模最大的一輪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談判宣布收官。國家醫療保障局28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70個新藥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價格平均下降了60.7%。其中,8個近年來上市的國產重大創新藥品在列,釋放出支持藥品創新的明確信號。
22個抗癌藥、7個罕見病用藥、14個慢性病用藥、4個兒童用藥此次談判成功,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其中,備受關注的三種丙肝新藥價格降幅平均在85%以上,將極大改變我國丙肝治療此前無藥可用、用不起藥的困境。入選的創新型國產PD1抑制劑——達伯舒將極大降低相關腫瘤免疫治療的費用。
據悉,本輪國家醫保目錄調整談判共涉及150個藥品,包括119個新增談判藥品和31個續約談判藥品。119個新增談判藥品談成70個,價格平均下降60.7%。其中,腫瘤、糖尿病等治療用藥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31個續約藥品談成27個,價格平均下降26.4%。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說,這次談判成功的藥品多為近年來新上市且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藥品,涉及癌癥、罕見病、肝炎、糖尿病、耐多藥結核、風濕免疫、心腦血管、消化等10個領域。通過發揮醫保部門“戰略購買者”作用,以量換價,推動藥費大幅下降,多個全球知名的“貴族藥”開出了“平民價”,進口藥品基本都給出了全球最低價。保守估計,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總體上患者個人負擔將降至原來的20%以下,個別藥品降至5%以下。
此次調整也是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的首次調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總體分為常規準入和談判準入兩個階段。經過本輪調整,2019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共收錄藥品2709個,與2017年版相比,調入藥品218個,調出藥品154個,凈增64個。
※第三輪帶量采購細節流出:年內啟動、全國放量、多家中標……
★賽柏藍12月9日訊 第三輪帶量采購細節流出:年內啟動、全國放量、多家中標……(4+7為第一輪,擴圍第二輪,即將開展的為第三輪)
▍談判有望年內開始
12月6日下午兩點,聯合采購辦公室在上海召開“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座談會”。據知情人反饋,新一輪帶量采購品種為35個,這與之前河南、湖南、廣西突擊摸底的產品數量一致,談判議價工作有望在兩個月之內開始。
從會場傳出的信息顯示,帶量采購的產品將在2019年10月31日前通過一致性評價、并且多于三家(含原研)品種中篩選。此次放量更多,全國32個區域的公立醫療機構都將參與。
第三輪帶量采購快速開展已有先兆,11月29日傳業內流傳一份《關于報送擴大國家組織集中采購和使用藥品品種范圍相關采購數據的通知》,要求各省將上報35個品種的2018年和2019年10月31日之前的采購量。
11月30日,河南、湖南、廣西三地醫保局發文,要求開始35個帶量采購品種的實際采購量填報工作,證實了35個藥品即將開始帶量采購的信息。
▍多家中標,報價低先選省
此次上海開會,第三輪帶量采購除品種外的更多細節浮出水面。據悉競標機制為3家競標中2家,5家競標中4家,最多6家中標。
此前行業曾呼吁,隨著同品規過評藥品數量越來越多,帶量采購的規則也在相應調整。據悉此次的規則,如果單家中標則對應全國公立醫院50%的使用量,兩家為60%,三家70%,4家以上為80%。
有行業人士稱,即便是多家中標也不會是平分使用量,而是根據價格分配的量會有所差異,可能會有優先選擇地區的激勵,刺激企業報價,也就是說報價格低中標的先選省。
▍確定,35個藥集采
此次在上海參加會議的是涉及35個藥品的120家藥企相關人員,同時根據會議流出的信息可以確定,此前要求報量的35個藥品將進入集采。國家集采行業關注,其實地方帶量采購也已開始。過評藥品歸國家主導的帶量采購,非過評仿制藥歸省醫保局進行地方版4+7帶量采購,這將快速擠掉仿制藥的價格水份。未來的仿制藥市場將是低端仿制藥和高端仿制藥并存,但低端仿制藥利潤極低的局面。
所謂低端仿制藥考驗的是企業產能,高端仿制藥主要靠技術安身立命,在一輪輪的帶量采購下,國家實施騰籠換鳥的整體構思,在低端仿制藥上節省出來的醫保資金,逐步轉向支持高端仿制藥和創新藥。
市場動態

※二級及以上醫院新增科室 設備采購潮來了
★醫藥網12月11日訊 12月6日,國家衛健委發布《老年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的通知》。明確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要開設老年醫學科。明確設置老年醫學科的綜合醫院應當取得相應的診療科目資質,科室名稱為老年醫學科。
《通知》明確老年醫學科主要收治患老年綜合征、共病以及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僅一個月前,國家衛健委、醫保局、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表《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才明確提出:到2022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50%以上。這一比例由2017年國務院要求的35%提升至50%,可以說國家對于老年醫學科的建設十分重視!
老年病科之前,國家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必須建立康復科,而這帶動了全國康復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增長。按照全國有5500家醫院需要建設或者完善康復科(2018年,中國有2433家三級醫院,8056家二級醫院,按照50%待建科室計算,一共是5500左右醫院),單個醫院平均投入400萬元,康復器械的市場規模將擴張至200300億。隨著老齡化加劇,老年病科、老年醫院建設將會大量增加!而相關醫療器械配置同樣也會迎來擴容!